2005年舞星之夜演出前感言 林懷民

2005年舞星之夜演出前感言

林懷民

 

淑慧與小青

----大稻埕傳奇---

 

第一次看蘇淑慧的演出,我第二天要考期末考。我帶著憲法概論到中山堂,看見第一排有空位,便上前找中間的位子坐下,淑慧的芭蕾與王月霞舞蹈社的民族舞蹈輪番演出,讓她有時間更衣。民族舞上場時,我就著台上的光背書,第二天考了九十三分。

 

那是一九六八年,淑慧從日本學成歸國的舞展。我目不轉睛地跟著她的舞步走。只見她的硬鞋穿得有如赤足,輕盈而穩健,跟日本舞伴也配合的天衣無縫。散場時,遇到藝評家顧獻樑先生。我說:「簡直像外國電影裡的芭蕾舞星」。顧先生說:「這是臺灣有史以來最好的芭蕾伶娜。」

 

一九七三年,我和文化學院舞蹈科同學準備三月在美國新聞處的現代舞演講示範。在蘇淑慧舞蹈社學舞的鄭淑姬、何惠禎說,蘇老師答應把排練教室借給我們作寒假集訓。迪化街很多房子臨淡水河的屋尾作棧間,方便上下貨物,臨街的門面是住家或店面。大稻埕不少屋子都蓋成這種狹長形。蘇老師的家在延平北路,穿過她父母開的飾品店,往內走,到了底才是舞蹈教室。我去工作時,常看到蘇淑慧一個人扶著把杆給自己上課:瘦得前心貼後背的標準舞者身材,輕而易舉地把旁腿抬到耳朵邊。

 

在樓上的小客廳,蘇老師為我翻閱她的剪報本子。她排佛金的「仙女」,也為學生量身編排小品。在那還沒有有錄影機的時代,一場場演出,就只留下幾幅照片,幾頁剪報。拂閱那些剪報,蘇老師嘆說:「很累。我只會跳舞,不會外交。每一次都像第一次,要重頭來。」

 

在那舞蹈社林立的時代,許多小女孩去學舞。那是童年,乃至青少年的幸福回憶。如果真正愛上舞蹈,卻可能是悲劇。沒有舞團,天賦變成一種負擔,要更上層樓只有出國。不像今天的留學生,寒暑假可以回臺灣渡假。那年頭,出國學舞真是「勤工儉學」,父母親也不時催著回家。回家相親。不管出國多久,有過多少專業歷練,回到臺灣也只能和沒出國的人一樣,開班教舞,和學生同台。

 

蘇老師每展演,必從日本邀來男舞伴一起表演。年復一年,她累了。演出漸稀,但是,蘇淑慧老師仍自己給課,一場滿身大汗練習才開始每一天的生活。婚前如此,婚後亦如是。

 

每天的鍛鍊那是專業最基本的規範,那是從事舞蹈工作最重要的根源,因為愛舞。蘇老師每天練功,影響了她的學生。淑姬,何楨,秀蓮,雲幼以練舞為樂,是雲門草創期重要的專業基礎。

 

雲門忙碌起來後,我不常見到蘇老師,卻常想到她,彷彿看到她在狹小的教室裡,對落地長鏡舉腿轉圈,一個人。過了幾年,淑慧老師不再對影成雙,在芭蕾舞曲聲中,鏡裡出現滿地爬的女兒吳青口岑,等小青站直了蘇老師開始扶手扶腿教她芭蕾基本姿勢。

 

我希望有人曾經錄影拍下小青最初的,捏著拇指中指扶把練習。

 

十四歲那年,青口岑赴美,連連得奬,也參加猶他芭蕾,巴特勒芭蕾舞團,演出獨舞者與首席的角色。一九九七年,青口岑與舞團的年青獨舞者返國和母親的學生聯合演出。

 

小青長得像母親。臺北舞蹈界愰如見到年輕的蘇淑慧。事實上,母女兩人不一樣。淑慧是日本式的低頭垂眉,雙臂無限抒情的仙女,或吉賽兒。留學美國的小青,亮麗快捷,是唐吉訶德中的姬特莉。母親奠下的幼工,充沛的專業臨場經驗,小青是青出於藍,而勝於藍。我這麼說,蘇老師必然驕傲地同意吧。

 

如果顧獻樑先生依然健在,必然也會額首讚嘆:「臺灣有史以來最好的芭蕾伶娜。」二○○一年,青口岑得到猶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,隨猶他芭蕾到臺北演出。然後,她留下來。

 

我記得自己為此焦慮不已。我告訴小青,回美國,狠狠跳他幾年,過足了癮再回來。用半輩子心力磨練出來的身體和技巧,難道不是為了站到台上發光發熱嗎?而小青在顛峰的黃金時期!

 

我強人能所難的勸說無效。小青留下來,在學校和雲門教課。她豐富的經驗和學養,使她洞悉每個動作的竅門,更難得的是她強烈的音樂性。而她漂亮精準的示範更是一般老師難以項背。

 

要毁掉一位優秀舞者最快的方法是讓她不停的教課。更驚人的是,幾年下來,小青的技術沒有退步,反而更加精進成熟,我腦海裡常浮現一個畫面:淑慧和小青每天早上在練舞室裡一起練舞。我也因此暸然小青留在臺灣的理由:除了對舞蹈的愛,還有對媽媽的愛。

 

以母女兩人的學生為班底的臺北皇家芭蕾舞團,二○○二年首演,每年定期公演,水準每年提昇。看到兩代人對舞蹈的深愛得以持續延伸,坐在觀眾席的我心裡備感溫暖。

 

臺灣藝術界有個令人不安的現象,一代代音樂和舞蹈老師只教出一代又一代老師,很少成為專業藝術家。我希望臺北皇家繼續成長,成為臺北市民引以為傲的專業芭蕾舞團。

 

曾經演出臺灣第一齣話劇「閹雞」,也是顧正秋盛演的劇院,永樂座早己消失,呂赫若等長輩作家藝術家經常聚會的波麗露咖啡廳也風光不在,大稻埕的藝文傳奇卻仍在搬演,今晚幕起時,請看吳青雍容演出「睡美人」第三幕的奧羅拉公主雙人舞。

 

雲門舞集創辦人

兼藝術總監

林懷民